2009年5月22日,成千上万的工人朋友们走进电影院,支持一部名为《铁人》的电影,电影的主题是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的英雄事迹。戈壁滩上的那轮红日,黄色的荒漠无垠延展,蜿蜒的公路上油车穿行,深不见底的油井……每一幕画面都如诗如画,又深深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。
虽然王进喜本人未能亲眼看到这部影片,但在他离世后,他的精神深深影响了无数人。这些工人们纷纷以他为榜样,成为自己行业中的“铁人”。他们就像春天里破土而出的嫩芽,像王进喜一样,为了新中国的建设,毫不犹豫地投入到国家最紧迫的工作中去。
不仅如此,王进喜的精神还激励着更多人,特别是他的后代,像王进喜的儿女一样,也全身心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事业中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,石油资源极度匮乏,年产量只有12万吨,远远不能满足急剧发展的国家需要。那时,祖国正处在经济起步阶段,建设和发展亟待石油支撑,然而,当时的石油开发技术几乎为零。中国若没有自己的石油来源,只能依赖进口,这不仅价格高昂,而且还受制于石油大国的制约。
展开剩余83%当时的国家经济还非常薄弱,没有能力承担昂贵的石油进口成本,也无法支付运输费用。没有足够的石油,汽车不得不背着煤气包,有些车辆甚至烧起了木炭和酒精;飞机无法起飞,坦克也无法启动,连拖拉机都被困在仓库里,不能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持。石油的短缺,已经到了让全国经济发展停滞,甚至出现倒退的地步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国家迫切需要自己的石油基地。
正是这个背景下,王进喜作为一名石油工人代表,怀着对国家的深切责任,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了石油开采的第一线。他初到北京时,看到大城市的汽车还背着煤气包,心中的痛楚无法言表。作为一个石油工人,这一景象无疑是在宣告他们这一行业的“无用”,这种无能为力让他倍感沉重。王进喜决心,要为祖国开采出自己的石油。
幸运的是,机会终于来临。1959年9月26日,松基三井成功喷出了工业油流,这一历史性事件点燃了石油人心中的希望。大家都预感到,这将是石油事业的曙光,未来的成功指日可待。然而,谁能想到,这个“火种”想要燎原,还需要跨越诸多困难和障碍。技术、设备、经验的缺乏,再加上复杂的地质环境与艰苦的自然条件,让所有石油人的任务变得异常艰难。许多人将希望寄托在国外的技术团队身上,却未曾想,真正能攻克重重困难的,却是像王进喜这样普通的一线工人。
1960年,国内的研发团队和一线工人赶到了大庆油田,开始了艰苦的探索工作。王进喜也作为其中的一员,亲身参与了这场前所未有的石油开采工作。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,他既激动又忐忑,因为作为普通工人,他们所拥有的只有一腔热血,而缺乏足够的技术经验。机会十分难得,但大庆油田的环境也异常艰苦,没有大型的运输设备,甚至水源都极度紧张。看着空有雄心,却缺少行动的团队,王进喜焦急万分。
为了激励大家,他鼓励道:“再怎么难,也没有国家缺油难!”这样一句话不仅展现了王进喜的决心,也坚定了团队的信心,大家开始行动起来。为了确保设备能够顺利运到油田,王进喜带领工人们冒着恶劣的环境,手扛肩挑,几乎所有能够使用的工具都成了他们的“装备”——撬棍、铁棍、扁担,甚至是木材,大家都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,拼尽全力将60多吨的设备搬运到油田。
由于没有吊车,他们只能将这些巨大的钻井设备拆解成一部分一部分,分批次运输。尽管工人的肩膀被沉重的工具压得肿胀,手臂布满淤青,没有一个人抱怨。大家咬紧牙关,奋力前行。王进喜更是亲自参与其中,冒着极大的风险,一刻不停地指挥和帮助工人们。他们的号子声响彻了整个工地:“石油工人一声吼,地球也要抖三抖;石油工人干劲大,天大困难也不怕!”最终,工人们成功地将60多吨的钻井设备运到了萨55井场。
然而,开钻工作并不顺利。钻井需要大量的水,但大庆附近没有水井,也没有运输水的车辆。王进喜和30多名工人拿着最普通的洗脸盆,一次次往返运输水,确保钻井的顺利进行。他们的衣服湿透,冷风一吹,浑身都在发抖,但他们依然没有停下。就这样,凭借着王进喜和工人们的坚持,钻井工作终于如期进行。
然而,事情并未就此平静,钻井深度达到700米时,井喷事故发生,情况变得更为复杂。大庆油田没有准备足够的重晶石粉,王进喜毫不犹豫地丢下了拐杖,跳入泥浆池,亲自用双手将水泥搅拌均匀,确保了钻井设备能够正常工作。凭借着他坚持不懈的努力,越来越多的工人被他的精神所感染,纷纷加入到这艰苦的工作中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王进喜和他的团队用仅仅五天的时间就创造了1200米深的油井,这一突破不仅鼓舞了全国的石油工人,也震惊了世界。大庆油田的成功,正是无数个像王进喜一样的普通工人的不懈努力的结果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王进喜的“铁人”精神也逐渐被更多的人所知晓。
王进喜的子女们,也深受父亲精神的影响,纷纷投入到石油行业中。长子王月平,先后在部队历练,退役后进入大庆油田,继承了父亲的工作,并通过自己的努力,最终成为了大庆油田地下资源公司的党委书记。二儿子王月甫,尽管与父亲相处的时间不多,但他依旧被父亲的行动深深感动,进入油田后,他深知如果不从一线做起,就无法理解父亲多么艰难地走到了今天。
王进喜的女儿王月珍,虽然没有从事石油工作,但她选择了成为一名医生,继承了父亲为人民服务的精神,成为了辽宁一所部队学校的药剂师。王进喜的精神不仅激励了他的儿女,也影响了无数像他一样的普通人。
王进喜虽然已经离世,但他以铁人般的意志,成为了新中国建设中一座不朽的丰碑。他的精神仍在大庆油田,仍在无数普通人的心中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劳动者。在新时代的呼唤下,铁人精神、奉献精神必将继续传承,激励我们每一个普通人,努力奋斗,为国家、为人民创造更多的贡献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创网配资-安全股票配资公司-专业实盘配资杠杆-在线配资门户投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